《续通考》云:“马草为明正赋,与夏税秋粮并征,《明史》不详其制。《考会典》:弘治后始有征收之数,惟及南直隶十三府,四川、北直隶八府二州,并浙江、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五省。其支给之例,始见于永乐时。大率马一匹,日支草一束,束重十五斤,豆则三四升上下不等。其后有折支者,或以钞,或以布,或以银。有限月支折者,或岁给其半,或给以强半,或给以少半。因夏秋草盛而价贱,有放牧樵采之利;冬春专赖刍藁,每有不足,故视时值之贵贱、差用之劳逸而为之制。惟常令在京坊场,岁有一百五十万束之积以备用(原注:‘隆庆三年制。’)。此支折所以不同,而秋草与谷草又必兼收而交济也。此外又有纳钞赎罪、纳钞中盐例,召商纳草豆例,商贩纳草入关例,凡此虽非正赋,而藉以佐正赋所不及,亦时事之不得不然耳。”
英宗正统元年闰六月,再减浙江、苏、松等处官田税。其官田准民田起科,每亩秋粮四斗一升至二石以上者减作三斗,二斗一升以上至四斗者减作二斗,一斗一升至二斗者减作一斗。
英宗天顺初,令镇守浙江尚书孙原贞等定杭、嘉、湖官、民田平米则例,官田亩科一石以下,民田七斗以下者,每石岁征平米一石三斗。官民田四斗以下者,每石岁征平米一石五斗。官田二斗以下,民田二斗七升以下者,每石岁征平米一石七斗。官田八升以下,民田七升以下者,每石岁征平米二石二斗。凡起科重者征米少,起科轻者征米多,欲使科则适均。而亩科一石之数,未尝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