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倘若我告诉你:“如果你接下来的 3个月每天都加班,我就给你加薪。”在日常的交谈中,我们假定该命题的反面也是真实的——也就是,如果你拒绝每天加班,你就得不到加薪。很有可能,这就是说话者的潜在意思,它是一个合理的推论。语言学家把这种推论称为“诱导推论”,其实并不符合逻辑,却是在一般的交谈中最容易得出的推论。 在日常交谈中,假定某个陈述的反面也成立,一般来讲能给我们带来便利。但是,它又会让我们在逻辑测验中犯错误,因为反面并不一定都成立。例如,我们都知道,所有母亲都是女性,但是反过来却不成立,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是母亲。我们的这种认为如果某表述成立,那反面表述也必然成立的思维倾向会导致我们在解决逻辑问题时发生许多错误,在日常生活中能发挥作用的思维策略在玩逻辑游戏时却一无是处。 事实上,逻辑游戏有一整套规则,这套规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式完全相反。一般来讲,我们利用有关的常识来巧妙地解释某件事情,但是逻辑游戏要求我们忽略常识,而仅仅只是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得出结论。例如,我偶然听见一个 8岁的男孩评论商店酒品部入口处的标志,那个标志写着:“你必须是21岁才能购买啤酒(英文原文为 You MUST BE 21 years old to buybeer)。”他想了一会儿,然后对和他一起的成人说:“我们都不能在这儿买啤酒!”正是因为他逐字逐句地进行解释才导致他开了这么一个玩笑:很明显,基于情境,标志的意思是“你至少必须 21岁才能购买啤酒”,而不是“你一定是 21岁整”。但是这种逐字逐句解释的方式正是正规逻辑问题所需要的。 下面是最后一个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通过它看看逻辑推理思维和日常生活中思维的方法是如何的迥然不同。 所有的毒药都是苦的。 砒霜不苦。 因此,砒霜不是毒药。